嬰兒與母親 12月號 NO.458
採訪撰文/吳慧敏
諮詢/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康峻宏
PART1 內頁攝影
模特兒/俏麗孕媽咪Amber
攝影/檸檬巷館(02-87978477)
PART2 復健攝影
動作指導/康峻宏醫師
攝影/張明偉
正在懷孕的準媽咪們或是育兒的產後媽咪,幾乎有過手肘痛到舉不起來的時刻,有些人直到就醫後,才知道自己罹患了網球肘,讓人不免發出質疑:「我又沒有打網球,怎麼會得到網球肘呢!?」其實,孕媽咪和產後媽咪都是網球肘容易發生的族群之一,和「媽媽手」是不一樣的病症。究竟網球肘和媽媽手的病因為何?日常生活又該如何照護呢?
運動治療,4招在家做
您是否常常覺得手部疼痛到無法抱孩子、無法做家事、甚至連拿起奶瓶、扭開瓶蓋的力氣都微乎其微……,您可能正面臨俗稱「網球肘」或是「媽媽手」的威脅,而此症狀也容易好發於孕媽咪身上,不可小覷。
認識網球肘
「我又沒有打網球,怎麼會得到網球肘呢!?」這是許多人出現網球肘時的驚呼。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康峻宏表示,網球肘在醫學上的正式名稱為「外髁炎」,引起原因為手指伸肌肌腱靠近肘關節外側處發炎。
因為「外髁炎」常發生在網球運動員身上,因此得「網球肘」的俗稱,由於網球運動員長時間拿著球拍擊球,前臂伸肌肌腱受到過度拉扯或是不當使用之下,極易導致肘關節附近發炎、受傷。
網球肘不僅容易發生在網球運動員,諸如其他球類運動羽球、高爾夫球等,或是日常生活常常拿重物、拿鍋鏟、抱小孩等,同樣會引起網球肘。
網球肘往往是使用過度才會出現疼痛反應,最典型的症狀是手肘外側受到壓迫時會有局部的疼痛,或是當手部用力抓握、手腕用力伸直時有痛感,嚴重時手部無法使力,連拿重物、扭轉門把都讓人覺得痛苦,有時疼痛還會蔓延到前臂及手腕。
認識媽媽手
「媽媽手」的確常發生在常抱小孩、餵奶、做家事等女性身上,其實媽媽手和網球肘的發生部位全然不同。
康峻宏醫師指出,媽媽手在醫學上的正式名稱為「伸拇肌肌腱腱鞘炎」,肌腱是結締組織,大部分由膠原蛋白組成,連接人體的肌肉和骨骼,腱鞘是一層包覆肌腱的薄膜,可以潤滑肌腱讓它可以順利滑動,一旦肌腱被過度刺激且使用不當時,就會產生腱鞘發炎與疼痛反應。
肌腱腱鞘的位置在拇指靠近手腕處,當拇指過度使用時,例如長時間抱小孩、餵奶、家事、文書處理等,拇指靠近手腕的地方就會疼痛,甚至無法正常抓握物品,跟網球肘的痛點位置不一樣。
孕媽咪也會得到網球肘!?
對許多新手媽咪來說,養育與照顧寶寶的過程中,都是一種新的挑戰和嘗試,由於產後媽咪長時間抱小孩、餵奶、擠奶等過度與不當的使用手腕及手肘,容易導致「網球肘」和「媽媽手」的發生。
康峻宏醫師表示,無論是「網球肘」還是「媽媽手」,在醫學上都被稱為「重複創傷性疾病」,它不是突然受傷,而是不斷重複進行某一個動作,頻率和強度超過組織的負荷就會產生受傷和發炎。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常見:「過度使用」與「使用不當」,發生媽咪身上,多與照顧小孩、做家事的活動強度有關。
但是為什麼孕媽咪也會得到呢?康峻宏醫師指出,女性在懷孕時體內會分泌鬆弛素,目的是為了讓骨盆腔附近的組織變得比較鬆弛,協助胎兒順利通過母體產道,但此種鬆弛素也連帶影響身體其他關節、韌帶、肌腱組織變得鬆弛,有可能造成全身性骨關節或是肌腱韌帶強度變得比較低,一旦支撐力減弱,加上過度使用,就有可能導致組織發炎。
至於網路上流傳孕期缺鈣會導致「網球肘」和「媽媽手」的發生?康峻宏醫師表示,孕媽咪缺鈣容易產生抽筋症狀,目前醫學不認為和「網球肘」和「媽媽手」有任何的關係。
典型症狀:紅、腫、熱、痛
康峻宏醫師提醒,「網球肘」和「媽媽手」在急性發炎初期,明顯會有紅、熱、腫、痛的情形,此時如果熱敷會讓發炎更加嚴重,建議立即冰敷疼痛的地方,一般約6到10度左右的溫度就可以了(如果使用冰塊,記得用塑膠帶裝冰塊,且隔著薄毛巾做冰敷的動作,才不會被凍傷)。
冰敷時,大約每20分鐘要觀察皮膚的狀況,如果沒有任何的不舒服,建議先將冰水拿離,再等待5至10分鐘後再繼續冰敷。
一直到患處的紅、腫、熱的情形漸漸改善之後,就可以進行熱敷,熱敷一般不建議超過40度,以38到40度最為恰當。此外,無論是冰敷或是熱敷,時間建議不超過20分鐘。
治療方式
冰敷、熱敷、多休息
「網球肘」和「媽媽手」的疼痛與不適,常常會持續好幾個星期或是好幾個月,除了適度的冰敷和熱敷之外,最重要的就是讓患處多休息,暫緩會引起疼痛的動作。
除了急性期的冰敷和慢性期的熱敷之外,許多人想問:「是否可以到藥局買藥膏、藥布貼在疼痛處?」康峻宏醫師表示,其實冰敷與熱敷和藥膏及藥布的效果類似,如果症狀沒有太嚴重,大多只需要透過適當的冰敷、熱敷,讓患處多休息才是不二法門。
尋求專業醫師治療
而康峻宏醫師叮嚀,疼痛過於嚴重,必須請專業醫師評估與治療,嚴重時建議可局部注射類固醇消炎止痛。
但是孕媽咪擔心藥物會不會傷害胎兒,產後媽咪則是擔心會不會影響哺乳?康醫師表示,無論是針劑或是藥物,在醫學上都有分級制度,只要沒有禁止使用在懷孕或是哺乳婦女,對胎兒和寶寶來說也相對安全,經過醫師考量後仍是可以使用。提醒產後媽咪就醫時,記得向醫師表明正在哺乳!
物理治療,可以緩解症狀
除了止痛藥物與針劑注射外,臨床上復健科還會透過物理治療的方式緩解症狀,例如熱療、冷療、電療、雷射、超音波等,可以減輕局部的疼痛發炎反應。
善用護具,避免二次受傷
康峻宏醫師提醒,許多媽咪在治療期間,還是得照顧寶寶或是做家事,無法讓患處獲得足夠的休息,建議媽咪也可到藥局、藥妝店或是醫療器材行購買「網球肘」和「媽媽手」的專用護具,通常可以獲得良好的改善效果,可以減少肌腱或是韌帶的壓力,也有強迫休息的作用。請選擇材質優良、固定性佳的護具,在醫師的指導下正確使用。
運動治療,4招在家做
網球肘和媽媽手大約多久會好呢?康峻宏醫師表示,如果經過適當的治療,大約幾個星期症狀將會明顯改善,但是很多媽咪常常沒有辦法真正休息,往往病症就會拖上好幾個月。
此物,除了上述的治療方式,孕媽咪及產後媽咪平常在居家時,也可做做簡易的運動治療,更是平常的保健好選擇!
以下,康峻宏醫師針對忙碌的媽咪們,介紹4種簡單的居家運動治療,一天花個數十分鐘,讓肌力與肌肉獲得良好的訓練,
媽媽手伸展
一天2-4回。每回8~10次,每次伸展至少1分鐘。
運動治療前,請先熱敷約5~10分鐘。手肘成90度,受傷處緊握拳頭,將拇指握於拳中,手腕緩緩往下伸展至感到緊繃的感覺,停留約一分鐘再慢慢回到原位。
媽媽手肌力訓練
一天1回,每回8~15次。
伸展後再進行肌力訓練。準備約 600c.c.的寶特瓶或保溫瓶,瓶中裝水約100-200c.c.,握取寶特瓶,手腕緩緩上升、緩緩下降,記住動作越慢越有效果,若無不適感,瓶中的水量可逐漸增加。
網球肘伸展
一天2-4回。每回8~10次,每次伸展至少1分鐘。
運動治療前,請先熱敷約5~10分鐘。受傷的手肘伸直,手掌朝下,另一隻手從手背往下壓,感到緊繃即可,停留約一分鐘再慢慢回到原位,訣竅和媽媽手伸展一樣。
網球肘肌力訓練
一天1回,每回8~15次。
伸展後再進行肌力訓練。道具同媽媽手肌力訓練,受傷的手肘伸直,握取裝有水的寶特瓶或保溫瓶,手腕緩緩上升、緩緩下降,記住動作越慢越有效果,瓶中的水量可逐漸增加。
康峻宏
學歷: 臺灣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、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碩士、臺灣大學醫學士
經歷:臺大醫院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
現職: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
消息來源:嬰兒與母親